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2:47:19  浏览:844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为配合纺织压锭,调整纺机生产结构,鼓励我国的纺机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将纺织机械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本通知所列纺机出口企业(具体名单详见附件二)自营(委托)出口的纺织机械,一律按17%的退税率办理退税。
本通知所述的纺机是指棉纺织机械、印染机械及整理、轧光等其他纺织机械的总称。按照现行海关进出口税则分类,纺机共包括67个税号,纺机具体税号及名称详见《纺织机械税号清单》(附件一)。
二、本通知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日期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上注明的海关离境日期为准〕。对1998年1月1日至本通知文到之日前,本通知所列纺机出口企业自营(委托)出口的纺织机械,除已办妥退税手续的不作调整外,一律按本通知规定的
出口退税率执行。
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纺织机械税号清单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201000 |织物轧光机 |
|------------|------------------------|
| 84435911 |圆网印花机 |
|------------|------------------------|
| 84435912 |平网印花机 |
|------------|------------------------|
| 84440010 |合成纤维长丝纺丝机 |
|------------|------------------------|
| 84440020 |合成纤维短丝纺丝机 |
|------------|------------------------|
| 84440030 |人造纤维纺丝机 |
|------------|------------------------|
| 84440040 |化学纤维变形机 |
|------------|------------------------|
| 84440050 |化学纤维切断机 |
|------------|------------------------|
| 84440090 |其他化纤挤压、拉伸、变形或切割机器 |
|------------|------------------------|
| 84451100 |纺织纤维梳理机 |
|------------|------------------------|
| 84451200 |纺织纤维精梳机 |
|------------|------------------------|
| 84451300 |纺织纤维拉伸机或粗纱机 |
|------------|------------------------|

| 84451900 |纺织纤维的其他预处理机器 |
|------------|------------------------|
| 84452010 |棉细纱机 |
|------------|------------------------|
| 84452020 |气流纺纱机 |
|------------|------------------------|
| 84452090 |其他纺纱机 |
|------------|------------------------|
| 84453000 |并线机或加捻机 |
|------------|------------------------|
| 84454011 |自动络筒机 |
|------------|------------------------|
| 84454019 |其他络纱机 |
|------------|------------------------|
| 84454090 |其他络纱机(包括卷纬机)或摇纱机 |
|------------|------------------------|
| 84459000 |其他生产及处理纺织纱线的机器 |
|------------|------------------------|
| 84461000 |所织织物宽度≤30cm的织机 |
|------------|------------------------|
| 84462110 |>30cm宽的梭织动力地毯织机 |
|------------|------------------------|
| 84462190 |>30cm宽的其他梭织动力织机 |
---------------------------------------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462900 |>30cm宽的梭织非动力织机 |
|------------|------------------------|
| 84463020 |>30cm宽的剑杆织机 |
|------------|------------------------|
| 84463030 |>30cm宽的片梭织机 |
|------------|------------------------|
| 84463040 |>30cm宽的喷水织机 |
|------------|------------------------|
| 84463050 |>30cm宽的喷气织机 |
|------------|------------------------|
| 84463090 |>30cm宽的其他无梭织机 |
|------------|------------------------|
| 84471100 |圆筒直径≤165mm的圆型针织机 |
|------------|------------------------|
| 84471200 |圆筒直径>165mm的圆型针织机 |
|------------|------------------------|
| 84472010 |经编机 |
|------------|------------------------|
| 84472020 |其他平型针织机 |
|------------|------------------------|
| 84472030 |缝编机 |
|------------|------------------------|
| 84479011 |地毯织机 |
|------------|------------------------|
| 84479019 |其他簇绒机 |
|------------|------------------------|
| 84479020 |绣花机 |
|------------|------------------------|
| 84479090 |编号8447其他未列名机器 |
|------------|------------------------|

| 84481100 |多臂机或提花机 |
|------------|------------------------|
| 84481900 |编号8444至8447所列机器辅助机器 |
|------------|------------------------|
| 84482010 |喷丝头 |
|------------|------------------------|
| 84482090 |纤维挤压机等及辅助机器的零件 |
|------------|------------------------|
| 84483100 |钢丝针布 |
|------------|------------------------|
| 84483200 |纺织纤维预处理机器的零件、附件 |
|------------|------------------------|
| 84483310 |络筒锭 |
|------------|------------------------|
| 84483390 |其他锭子、锭壳、纺丝环、钢丝圈 |
|------------|------------------------|
| 84483910 |气流环 |
|------------|------------------------|
| 84483920 |电子清纱器 |
|------------|------------------------|
| 84483930 |空气捻接器 |
|------------|------------------------|
| 84483990 |编号8445所列机器的其他零、附件 |
---------------------------------------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484100 |梭子 |
|------------|------------------------|
| 84484200 |织机用筘,综丝及综框 |
|------------|------------------------|
| 84484900 |织机及其辅助机器用其他零、附件 |
|------------|------------------------|
| 84484910 |接、投梭箱 |
|------------|------------------------|
| 84484920 |引纬、送经装置 |
|------------|------------------------|
| 84484990 |织机及其辅助机器用其它零、附件 |
|------------|------------------------|

| 84485110 |针织机用28号以下的弹簧针 |
|------------|------------------------|
| 84485190 |沉降片、其他织针及成圈机件 |
|------------|------------------------|
| 84485900 |编号8447机器用的其他零件、附件 |
|------------|------------------------|
| 84490000 |成匹、成形的毡呢制造或整理机器 |
|------------|------------------------|
| 84512900 |松式烘干机 |
|------------|------------------------|
| 84513000 |熨烫机及挤压机(包括熔压机) |
|------------|------------------------|
| 84514000 |洗涤、漂白或染色机器 |
|------------|------------------------|
| 84515000 |织物的卷绕,退绕,折叠,剪切机器 |
|------------|------------------------|
| 84518000 |编号8451所列的其他未列名机器 |
|------------|------------------------|
| 84519000 |编号8451所列机器的零件 |
---------------------------------------

附件二:列名纺机出口企业名单

----------------------------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
| 1 |常德纺织机械厂 |
|------|-------------------|
| 2 |国营邯郸纺织机械厂 |
|------|-------------------|
| 3 |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 |
|------|-------------------|
| 4 |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5 |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 |
|------|-------------------|
| 6 |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
| 7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
| 8 |太平洋机电(集团)公司 |
|------|-------------------|
| 9 |南通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10 |苏州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11 |无锡宏源纺织机械制造集团公司 |
|------|-------------------|
| 12 |浙江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
|------|-------------------|

| 13 |浙江金鹰纺机有限公司 |
|------|-------------------|
| 14 |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 |
|------|-------------------|
| 15 |山东昌邑市纺织机械厂 |
|------|-------------------|
| 16 |湖北荆沙市纺织机械厂 |
|------|-------------------|
| 17 |湖北天鹤纺机集团公司 |
|------|-------------------|
| 18 |山东青岛允春机械公司 |
|------|-------------------|
| 19 |福建鸿翔机械有限公司 |
|------|-------------------|
| 20 |顺德市金德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
|------|-------------------|
| 21 |济南鲁思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22 |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23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
| 24 |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
| 25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 |
|------|-------------------|
| 26 |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27 |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 |
|------|-------------------|
| 28 |中国海外贸易公司 |
|------|-------------------|
| 29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30 |青岛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1 |天津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2 |湖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3 |山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4 |上海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5 |河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6 |江苏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7 |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8 |山西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9 |河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40 |江苏省纺织工业对外贸易公司 |
----------------------------



1998年6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政办发〔2006〕21号
标  题: 关于印发《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管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30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
  (一)市经贸委负责对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具体负责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国家认定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管理工作。
  (二)市财政局主要负责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财务管理,会同市经贸委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
  (三)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税收政策的指导和落实工作。
  各区市技术创新主管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以下统称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推荐和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的相关工作,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和专家组承担。

  第二章认定

  第五条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第六条申请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已设立三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一定规模优势,高技术企业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其他企业不低于8000万元。
  (三)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居本市同行业前三位;企业主营业务为本市重点发展产业的,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本市同行业前五位。
  (四)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并正常运行一年以上。
  (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最低标准,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按行业系数调整后不低于3%。
  (六)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技术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八)技术中心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九)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在本市示范作用突出。
  上述基本条件可根据全市企业总体发展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第七条企业两年内(自申请之日起向前推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具备申请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资格:
  (一)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或涉嫌涉税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
  (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造成很坏影响的;
  (三)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而受到处罚的;
  (四)曾经申请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取消申请资格的;
  (五)被撤销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
  第八条企业集团可以以集团公司或一家核心企业的名义申请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第九条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程序是:
  (一)市经贸委与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协商后,于当年3月31日前在市经贸委政务网站(青岛经贸网)等相关媒体上发布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有关信息。
  (二)企业自愿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三)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于当年6月30日前上报市经贸委(一式两份,附电子文档)。
  (四)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评。
  (五)依据初评结果,市经贸委组织专家组,通过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答辩会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专业评审。专家组建议实地核查的,要组织两名以上专家核查。
  (六)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本市重点发展产业、初评结果和专业评审意见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提出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在市经贸委政务网站等相关媒体上公示后,报市政府审定。
  (七)根据市政府审定意见,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公布认定结果。
  第十条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应当自企业上报申请材料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颁布。

  第三章评价

  第十一条依据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包括省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省或国家主管部门当年对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组织评价的,本市不再重复评价。
  第十二条对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的程序是:
  (一)数据采集。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30日前将评价材料报相关主管部门。
  (二)数据初审。相关主管部门对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5月31日前报市经贸委(一式两份,附电子文档)。
  (三)数据核查。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数据计算与分析。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对核查确认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形成评价得分和评价报告。
  (五)市经贸委依据评价得分和评价报告,结合企业技术中心在本市和行业所发挥的示范作用,确定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秀;得分在60分至90分(含60分)的为合格; 60分以下以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合格:
  (一)逾期一个月未上报评价材料的;
  (二)提供虚假评价材料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国家、省、市依法组织的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常活动,一个年度内超过两次的;
  (四)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的;
  (五)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应予处罚的;
  (六)连续两年评价结果居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末5位的。
  第十四条市经贸委自企业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70个工作日内颁布评价结果。
  对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或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

  第四章调整与撤销

  第十五条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改制或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等重大变更事项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20个工作日内,由企业或相关主管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市经贸委。市经贸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原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是否保留;属于省或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应及时将有关材料报省或国家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获得本市认定的,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相同的下属企业原有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不再保留;主营业务不同的,可作为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分中心。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获得省或国家认定的,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不同的下属企业原有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可以视情况保留。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技术中心评价不合格的;
  (二)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三)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
  (四)企业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企业在享受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而受到处罚的;
  (六)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造成很坏影响的;
  (七)企业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
  第十八条调整与撤销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与当年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一并公布。

  第五章管理与政策

  第十九条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坚持总量控制、择优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全市企业技术中心总体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评价标准。到“十一五”末,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总数控制在150家左右。
  第二十条市经贸委应在其政务网站等相关媒体上随时更新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逐步推进认定和评价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果的宣传。
  第二十一条市经贸委应以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结合,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企业不断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条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应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税法指导和服务,依法为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并履行相关监督检查责任。
  第二十三条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限期整改:
  (一)一个年度的评价结果居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末5位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国家、省、市依法组织的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常活动,一个年度内发生一次的;
  (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
  (四)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存在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扶持,用于技术中心关键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等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其中,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扶持50万元,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扶持100万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扶持150万元。
  第二十五条根据产业发展重点,对从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年度评价合格、创新能力较强的本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可通过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促使其加大投入、快出成果,提高主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的筛选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规定。
  第二十六条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一次性财政资金扶持后,下一年度一般不得再申请创新能力专项资金支持。
  第二十七条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所需经费从企业技术中心扶持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应当定期对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各区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本办法相关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以及申请材料、评价材料的格式文本,由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另行发布。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6年4月15日起施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亏损弥补等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亏损弥补等问题的通知
财税[1995]22号

1995-03-10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以及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对外贸企业的亏损弥补和汇兑损益计税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外贸企业亏损弥补问题
  外贸企业从1994年开始纳入企业所得税征收范围,并应严格执行税法、实施细则及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为了做好新旧体制的衔接,对税收前三年(即1991年以后)的亏损,在执行新税法后,可比照原国营企业所得税规定,经税务机关审核,用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但期限应严格按原税法所规定的三年期,超过该年限的亏损和挂账,应由企业自行解决。
  二、关于汇兑损益计税问题
  外贸企业实施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后因汇率并轨、汇率变动发生汇兑损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1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外币业务税收处理的通知》的各项规定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号